赈廪赒饥户,苫城备坏墙。
词典释义 (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。)
赈廪赒饥户,苫城备坏墙。
赈廪(賑廪)zhèn lǐn亦作“ 賑稟 ”。 谓以粮食赈救贫民。稟,通“ 廪 ”。《后汉书·和帝纪》:“庚寅,遣使者分行贫民,举实流宂,开仓賑稟三十餘郡。” 清 姚世钰 《吴兴太守行》:“救灾议留漕,賑廪开常平。” ——《漢語大詞典》赒 ( 賙 ) zhōu赒 [ zhōu ] ◎ 接济;救济:~济。~急扶困。饥 ( 飢 饑 ) jī饥 [ jī ] 饿:~饿。~民。~驱(旧指为衣食而奔走)。~餐渴饮。~寒交迫。~不择食(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)。画饼充~。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:~荒。~馑(灾荒)。户 ( 戶 ) hù户 [ hù ]一扇门,门:门~。窗~。~枢不蠹。夜不闭~。人家:~口。~主。门~之见(亦指派别上的成见)。会计部门称账册上有业务关系的团体或个人:~头。开~。门第:门当~对。姓。苫 shān/shàn《國語辭典》苫 [ shān ]动覆盖。宋·陆游〈幽居岁暮〉诗五首之五:「刈茅苫鹿屋,插棘护鸡栖。」《西游记·第三七回》:「你那衣服,半边苫身,半边露臂。」名以草编成的覆盖物。清·汪中〈先母邹孺人灵表〉:「再徙北城,所居止三席地,其左无壁,覆之以苫。」以草编成的垫席,居丧时使用,以示哀戚。《仪礼·丧服》:「居倚庐,寝苫枕块,哭昼夜无时。」唐·贾公彦·疏:「外寝苫者,哀亲之在草。」城 chéng《國語辭典》城 [ chéng ]名古时环绕京师或围绕某一区域以供防守的大围墙。《广韵·平声·清韵》:「城,城郭。」《墨子·七患》:「城者,所以自守也。」唐·李白〈送友人〉诗:「青山横北郭,白水遶东城。」都市。如:「京城」、「城市」。姓。如战国时有城浑。动筑城。《诗经·小雅·出车》:「天子命我,城彼朔方。」《明史·卷三·太祖本纪三》:「是月,城西宁。」备 ( 備 ) bèi备 [ bèi ]具备;完备:具~。完~。求全责~(要求全面、完美)。预备;准备:预~。防~。准~。筹~。~案(向主管机关做书面报告,以备查考)。~注。~忘录。设备:设~。装~。军~。坏 ( 壞 ) huài《國語辭典》坏 [ péi ]名未經燒成的磚瓦陶器。如:「土坏」、「陶坏」。《說文解字·土部》:「坏,一曰瓦未燒。」低矮的山丘、土堆。宋·范成大〈長安閘〉詩:「千車擁孤隧,萬馬盤一坏。」牆壁。《漢書·卷八七·揚雄傳下》:「故士或自盛以橐,或鑿坏以遁。」顏師古注引應劭曰:「坏,壁也。」唐·杜甫〈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〉:「賢非夢傅野,隱類鑿顏坏。」動用土封塞空隙。《禮記·月令》:「蟄蟲坏戶,殺氣浸盛。」墙 ( 墻 牆 ) qiáng墙 [ qiáng ]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:砖~。土~。院~。城~。~垣。~头。~头草。铜~铁壁。门屏:萧~(喻内部,如“祸起~~”)。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。
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。